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2023年4月28日,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MJ)主办的《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顺利召开。本次活动围绕指南条目解读展开,邀请消化道肿瘤领域权威专家,从早期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现状、诊断、治疗以及随访等维度进行探讨,并通过指南巡讲活动,不断征集专家意见,博采众家之长,促进指南完善并为后续指南更新提供依据。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开场致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 张澍田教授

本部指南制定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张澍田教授开场致辞:首先肯定了CMJ的组织工作,指出本部指南的制定由国内消化内、外科最具代表性的专家参与,制定过程规范。目前消化系统肿瘤发病率不断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这也对消化内外科的医生提出了新挑战。希望通过指南巡讲等系列活动促进指南的解读和落地实践,为消化道早癌防治作出贡献。


▼ 会议第一节由北京友谊医院李鹏教授主持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北京友谊医院李鹏教授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陈万青教授分别从全球和中国两个层面对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现状进行介绍,分析了生存率的变化趋势及归因风险。他指出,我国结直肠癌流行特点明显,存在明显的年龄化、城乡和性别差异。年龄化差异明显,40岁后男女结直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快速升高,男女性发病率均在75岁组达到最高水平。城乡差异明显,城市发病率和生存率显著高于农村。性别差异明显,男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女性。陈万青教授提出:我国肿瘤防治工作须有不同侧重,根据不同性别和地区分别制定可行策略,有的放矢实施肿瘤防控。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万青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聂勇战教授分析了血清学方法及粪便检测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对指南相关部分进行了解读。聂勇战教授指出,传统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虽然可对中晚期结直肠癌、肿瘤复发以及治疗效果评估具有指导意义,但对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不佳,虽具有中等质量证据,但并不强烈推荐应用于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目前推荐应用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在平均风险人群中筛查结直肠癌。粪便标志物检测以及甲基化、片段化DNA检测等具有较大发展前景,需多学科交叉合作进行临床实践探索。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聂勇战教授


尖峰对话环节

李鹏教授就“结直肠癌筛查如何在社区合理应用”进行引导性发言,针对如何寻找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以及如何合理化应用结直肠癌筛查手段并使之利益最大化提出了问题。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柏愚教授认为:目前三甲医院中患者多为已出现消化道症状患者,基层医院及社区中多为无症状患者,社区无症状患者健康体检意识薄弱,筛查难度较高。因此,增加科普及宣传力度、提高国民早癌筛查意识迫在眉睫。具体方式可参考欧美筛查指南进行,但需将其进行本土化改良,降低其中混杂因素,使之更符合我国国情。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柏愚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杜时雨教授指出:早癌筛查作为一项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方式,十分符合国家发展的策略及方向。但目前社区医生工作压力较大、责任较重,可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社区群众慢病管理上,较难实施社区筛查。因此需探索应用方便、准确性高、费用可接受的早癌筛查方式,增加社区应用的可能性。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中日友好医院杜时雨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金鹏教授提出:社区筛查人群依从性较差是当前早癌防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国内镜检查费用较国外更低,但仍难以落实,因此增加宣讲力度、提高社区人群早癌筛查意识尤为重要。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金鹏教授


北京医院罗庆锋教授也就筛查指标的准确性以及费用进行了讨论。他指出,提高诊疗水平,降低患者对内镜等有创检查的抵触感,同时积极纳入血清学方法等无创检测指标,对社区患者进行综合筛查。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北京医院罗庆锋教授


艾米森卫星会

“构建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随访的防治体系刻不容缓、任重道远。”柏愚教授在《双靶标粪便DNA甲基化检测助力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主旨演讲中指出,人群筛查和伺机筛查结合的结直肠癌筛查两步法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结直肠癌筛查策略。粪便基因甲基化联合检测筛查结直肠癌的性能已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并已获得国内外相关指南及共识的认可,可作为筛查结直肠癌的有效手段。SDC2+TFPI2双靶标联合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兼顾左右结肠在生理、甲基化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实现互补,显著提高了发现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能力。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 会议第二节由西京医院聂勇战教授与北京朝阳医院韩加刚教授主持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西京医院聂勇战教授与北京朝阳医院韩加刚教授


北京友谊医院李鹏教授就早期结直肠癌ESD治疗的术前规范、术中操作以及术后规范进行了介绍,他指出,结直肠癌由良性病变发展为恶性肿瘤需要一定期限,这一期限称为“黄金十年”,若及时给予干预可有效降低恶变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北京友谊医院李鹏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申占龙教授对早期结直肠癌内镜切除术后是否可选择辅助化疗代替追加手术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申占龙教授指出,结合当前已有文献,尚无充分的证据证实早期结直肠癌内镜切除术后可用辅助化疗代替追加手术,这一方案仍需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给予证实。该类型患者内镜处理后若存在高危风险因素,建议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补充根治性手术,既可获取肿瘤侵犯情况,又可明确诊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申占龙教授


病例分享环节

李鹏教授团队邵琳琳教授和申占龙教授团队祝丽宇教授带来精彩的结直肠早癌ESD治疗相关病例分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孟凡冬教授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宁教授分别给予补充讨论,ESD治疗后的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应严格根据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以及肿瘤浸润程度指标选择追加手术治疗或积极的随访观察。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邵琳琳教授、祝丽宇教授、孟凡冬教授、陈宁教授


▼ 会议第三节由申占龙教授主持

柏愚教授对指南中早期结直肠癌内镜治疗后的随访方式选择进行了解读,建议治疗后随访和监测的频率应根据内镜治疗后腺瘤/息肉的切除是否完整,病变数量、大小和组织病理学等因素综合考量后决定,目前影像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价值具有一定局限性,随访方式应以结肠镜检查为主。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柏愚教授


韩加刚教授提出,早期结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的随访方案制定至关重要。因肠腔内局部切除仅可明确局部病变情况,无法明确周围淋巴结以及周围组织肿瘤累及情况,因此建议早期结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应当进行积极密切的随访,及时评估复发或转移情况,尽早给予干预。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北京朝阳医院韩加刚教授


尖峰对话环节

本节尖峰对话环节由申占龙教授主持并进行引导性发言,多位专家就“早期结直肠癌是否应参考进展期结直肠癌进行随访”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杜时雨教授认为,息肉/腺瘤与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随访方案选择至关重要。患者一旦确诊为癌,应当进行积极随访。


韩加刚教授认为,对于早期结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患者,因无法判定周围淋巴结侵犯状况,应进行更加积极密切的随访,对于早期结直肠癌内镜切除术后追加根治性手术患者,可根据现有指南标准进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杨盈赤教授提出,早期结直肠癌与进展期结直肠癌的性质以及诊疗方案截然不同,目前尚无针对早期结直肠癌专有的随访指南,仍需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为确定合适的随访方案提供依据。一旦确诊为早期结直肠癌,建议根据现有的指南标准仿照进展期结直肠癌进行密切随访。

博采众长 兼容并蓄 |《早期结直肠癌防治临床实践指南》巡讲(北京站)成功举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杨盈赤教授


最后,申占龙教授进行精彩总结:本次会议虽为指南巡讲,实则在学科不断精细化的大环境下实现了内、外科专家的交流与碰撞。期待CMJ继续发挥学术交流平台作用,促进指南落地实践,为早期结直肠癌防治做贡献。

分享:

相关推荐